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和粥样斑块形成,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改变,常导致心、脑等器官缺血性病变。本病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以40-50岁发展最快。在我国AS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
AS的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现认为下列因素为其危险因素。
1.高脂血症:目前认为低密度脂蛋白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此外,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
3.吸烟: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确定的危险因素,是心肌梗死主要的独立危险因子。
4.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肾病综合征
5.遗传因素:冠心病的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危险因素
6.其他因素:与年龄、性别、肥胖及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
二、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学说很多,目前倾向于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启动的动脉壁的慢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脂质的作用,单核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病理变化
一、基本病变
1.脂斑、脂纹:为动脉粥样硬化肉眼可见的最早病变。
2.纤维斑块:肉眼观,初为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随着病变发展斑块逐渐变为瓷白色,如蜡滴状。
3.粥样斑块:肉眼观,为明显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表层为瓷白色的纤维帽,深部为黄色粥糜样物质。
4.继发性病变:常见有:
(1)斑块破裂:常见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和股动脉。斑块破裂常形成粥瘤性溃疡合并血栓形成;坏死性粥样物质可排入血流造成胆固醇栓塞。
(2)斑块内出血:如冠状动脉伴斑块内出血可致心肌梗死。
(3)血栓形成:为最危险的并发症,表浅的或由于斑块破裂造成的较深的内膜损伤,致动脉壁胶原暴露,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从而加重病变动脉的狭窄,甚至阻塞管腔导致梗死形成,如心和脑的梗死。
(4)动脉瘤形成:典型的见于腹主动脉。
(5)钙化:钙盐多沉积在纤维帽及粥瘤灶内,导致动脉壁变硬变脆,易于破裂。
二、主要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后果
1.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病变严重程度依次为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严重者主动脉内膜广泛受累,弥漫分布着不同发展阶段的病变,常见溃疡、血栓形成、钙化及出血等继发性改变。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及Willis环。
4.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常累及肾动脉开口处或主干近侧端,严重者可以导致肾动脉高度狭窄,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较为常见且较严重。
治疗
1.综合治疗
(1)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大量减少饱和脂肪和糖类的摄入,脂肪摄入限制在每天20g以内,其中饱和脂肪限制在2g以内。增加可溶性纤维的摄入。
(2)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根据自身情况、活动习惯、心脏功能来设定活动强度,循序渐进。
(3)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4)其他方面,提倡不吸烟,避免二手烟,可饮少量酒。
(5)控制易患因素。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达美康等;如有高血压则应给予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2.药物治疗
(1)降血脂药物①他汀类;②贝特类;③烟酸;④消胆胺;⑤安妥明;⑥不饱和脂肪酸如益寿宁、血脂平及心脉乐等;⑦藻酸双酯钠。
(2)抗血小板药物①阿司匹林;②潘生丁;③氯吡格雷;④西洛他。
(3)扩张血管药物①肼苯哒嗪(主要作用于动脉);②硝酸甘油和消心痛(主要作用于静脉);③硝普钠(作用于动脉及静脉);④α1受体阻断剂如哌唑嗪;⑤α2受体阻断剂如酚妥拉明;⑥β2受体兴奋剂如舒喘灵;⑦卡托普利、依那普利;⑧心痛定、硫氮卓酮;⑨柳丁氨酸、长压定、前列腺素、心钠素等。
(4)溶血栓和抗凝血药物1)溶栓药物如:①尿激酶和链激酶;②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③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④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2)抗凝血药物如:①肝素;②依诺肝素;③那曲肝素;④比伐卢定。
3.手术治疗
对狭窄或闭塞动脉进行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也可行血管腔内放置支架等介入治疗。
预防
1.一级预防
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不吸烟,不饮烈性酒;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40岁及以上人群坚持至少每年体检一次;从儿童期开始,即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也应该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
2.二级预防
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征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终生使用阿司匹林抗栓,长期或者终生使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积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液净化疗法:
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风湿、肿瘤体制、慢性炎症、过敏体质等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血液净化后,达到身体内外环境平衡。
血液净化疗法是什么?
全国目前约有1.1亿人患有高血脂,8000万人患有高血压,6000万人为冠心病患者,7000万人患有脑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疾病总死亡率的51%!在中国,每天有7000人、每12秒钟就有1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血液净化是将采集的血液分离出血浆,再净化血浆后重新与细胞成分融合后回输到人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血液净化的治疗方式包括:血浆置换疗法(PE/PA/DFPP)、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等。
血液净化疗法的优势
◆预约制服务,严格体检后根据客户的身体情况和体检报告,以处方形式一对一设定过滤膜。
◆高精密度+高安全度
◆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少。效果亲眼可见,从而更容易提高对生活习惯改善的积极性。
◆在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预防方面,成为了生活习惯指导和药物治疗以外的新型治疗手段。
◆作为针对糖尿病等引起的足坏疽・下肢截肢的早期对策效果显著。
◆目前,在日本能做这种净化的仪器有5台,其中只有3台对外开放,而与我们多睦健康独家合作的日本midtown医院就具有血液净化的资质。。
◆血液净化技术在日本已有30年的历史,而国内血液净化近两年刚刚引入市场测试,技术成熟水平远远低于日本。
血液净化疗法适宜人群
○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胆固醇偏高的人群
○有脑梗塞、心肌梗塞风险的情况
○血常规和血压虽正常,但却有动脉硬化性变化;
没有适合的药物治疗,希望积极采取对策的
○接受过常规治疗,但还是患有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等的患者
400-852-0285